
最近,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腰部悬挂的LED小牌显示“勿需让座”四字,被称为“硬核大爷”。这位名叫刘增盛的老人今年76岁,他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现实中,“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一再引发讨论,甚至引发过不少冲突。有些老人强硬要求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给自己让座,甚至“用拳脚说话”,由此出现了“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这种群体性污名的偏激言论。
“硬核老人”现象,对污名老人群体的言论可谓重重打脸。其实,像大连刘大爷这样的“硬核老人”不在少数。
前些天,还有一个“‘容嬷嬷’搭公交把让座男孩按下去”的视频上了热搜——“容嬷嬷”扮演者、83岁的李明启老师,将给她让座的男孩按到座位上,一直站着。这也代表了自强而又通情达理的老人的形象。
在我看来,老人未必要这般“自强”,毕竟,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通情达理的老人之所以更受追捧,是因为现代社会更强调对人格和权利的尊重。而关于“该不该让座”的争论中,不少年轻人认为,“我们不是不愿意给老人让座,更不是不认同尊老理念”,而是某些老人不该认为年轻人让座天经地义,更不该强求年轻人让座。
让座、尊老、扶老护老一直是主流。不让座的年轻人中,除了尊老意识不强的情况,身体不舒服、下夜班疲倦等情况恐怕更多。刘增盛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易”,可谓一语中的。老人和年轻人互相体谅和理解,才能让社会秩序更加文明与和谐。
“硬核老人”们身上的“勿需让座”的牌牌,把“该不该让座”的讨论升华了一个层次: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讨论“让座”问题,老人要理解年轻人——竞争激烈时代的年轻人不容易;年轻人要理解老人——不是每个老人都认为“让座天经地义”,“身体还可以,站着没问题”的老人是主张“勿需让座”的。
在我看来,76岁的“硬核大爷”之所以引来网友狂赞,首先赞的未必是“勿需让座”的主张,而是对“理解”的感动。一边是老人身上“勿需让座”的明示,一边是仍然有很多年轻人在给“勿需让座”的老人让座,进一步消释了“代际矛盾”的误解,有助于复原代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原本面目。这才是“硬核老人”现象的最大价值所在。(漫画:徐简 马涤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