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的历史连绵不断,文化遗产极其丰富,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考古学不仅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重大学术课题——诸如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及国家起源等的探索也有赖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怎样才能使年轻学子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符合时代要求的考古人才?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正直诚实做人,恪守学术规范。考古专业学子能否提高自身品德和修养,关系到其能否立足于社会,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个人价值。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所作所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这种风骨又与务实严谨的学术品格息息相关。对于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注入强劲动能。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术也不允许有丝毫敷衍。恪守学术规范,不仅是学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更是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为营建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多做努力。
坚持质疑精神,培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重视勤奋学习、强调标准答案,而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常常被忽视。在考古领域,要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改变一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消极的评价机制,大力营造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在多年的考古专业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将研究生专业课程和部分本科生课程设计为系列专题研讨课,学生可根据兴趣自选几个专题,每次课上由一个同学主讲一个专题,在全面梳理该研究专题学术史的基础上,重点就不同阶段不同观点从方法论层面加以辨析、提出问题,并阐述自己的思考,之后其他同学积极提问,由此开启深度研讨,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我要求学生每周必交一篇专题性“研读与评论”,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增强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创新意识不断提升。
夯实考古学专业基础,加强跨学科研究能力。重大考古发现无一不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培养具备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甚至科技知识的通识人才是必然趋势。近年来,有的学生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黔西滇东地区考古遗存的全面研究,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深入探讨,揭示该地区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原因、文明进程特点,填补了云贵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不少在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的学生能借助物理探测技术展开遗址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考古资料,根据碳十四测年,按照动植物考古要求进行科学取样,结合人体骨骼学判断死者性别、年龄乃至骨骼变异或创伤原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取各种信息。这说明,今天的高校正在不断推动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培养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考古人才拓宽平台,为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探索路径。(杨楠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关键词: 考古人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