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敦煌,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总是漫天的黄沙、一望无垠的戈壁、苍凉的三危山及莫高窟的“飞天”与古佛。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国通往西域、南亚、中亚、西亚、欧洲及北非等地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重要的军事重镇。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决定了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独特,也使其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笔者认为,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学习到人类学与社会学以及艺术发展史。
首先,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了不少宗教题材之外的壁画。在这些壁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社会,敦煌地区的历史过往与当时民众生产生活场景。这无疑为当今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图像资料。
例如,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北坡上有西魏时期(约535年―556年)的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狩猎场景。通过图像分析,可以推断当时敦煌所在的祁连山脉地区水草丰美,也可以分析出西魏时期,敦煌及周边祁连山地区的民众生活风貌与习性。
今天的敦煌,既有汉族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也有古代西域地区传承下的生活方式,两种生活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莫高窟壁画的图像研究,将会丰富古代中国西域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其次,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是绘画艺术的瑰宝,是培养后人审美的优秀范例。由于受到西传佛教文化及西域绘画技术的启发,莫高窟壁画在创作上摆脱了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画师及工匠们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又凝聚着对于信仰的虔诚。画中的线条、色彩、造型,无一不生动奔放。这些绘画表现形式,是敦煌画师们自觉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他们的审美理想。在这些作品中,形式美不仅是作品样式的造型符号,也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情感符号和作品内在意蕴象征。
每个时代对美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历代莫高窟壁画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和衣着服饰的变换,都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与发展变化,这种审美观与画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观摩敦煌壁画,领略敦煌壁画艺术造型的变化,进而培养和增强他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力。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民族审美、民族融合影响下,绘画创作方法、语言、技法的集大成者。同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也是理解外来艺术民族化的钥匙。这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大精深之所在。笔者认为,我们应以敦煌艺术研究为突破口,通过研习敦煌艺术,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苏晓佳 作者系青年画家)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