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却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内容多为介绍“贷款”“博彩游戏”“兼职刷单”等信息……许多有此遭遇的应聘者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通过招聘平台落到了他人手中。据报道,从售卖企业招聘账户到批量下载应聘者个人信息,再通过贴吧或QQ群销售简历,其中存在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多年来虽曝光不断,却屡禁不止。
相比线下人才市场招聘,线上求职已成主流方式。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求职者往往会在多个平台注册,简历中的信息也会比较详细,包括姓名、电话、受教育背景、职业经历、薪酬意向等等。一旦发生泄露,对个人影响极大。简历倒卖之前早有曝光,令人费解的是,这个黑色产业链始终活跃。
个人简历之所以被大量倒卖,有的是直接借助招聘平台的内鬼,有的是通过邮箱和提取器获得——购买一个企业招聘账户,发布招聘启事和邮箱即可。还有的是通过简历采集系统,直接从招聘网站批量下载简历——招聘平台有个业务,就是哪怕应聘者没投简历给你,只要购买企业招聘账户,在平台上进行充值,就能查看、下载简历。
无论个人简历是通过哪种方式泄露,招聘平台的责任都不可推卸。如果是内鬼,那是因为平台的内控有问题。如果是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简历,那是因为平台审核把关不严。如果应聘者明明没投简历,只要给平台交钱,企业就能批量下载简历,那更相当于平台直接把应聘者“卖”了——事实上,很少会有正规企业,通过自己去平台批量下载简历招人。
不法分子能够伪装成招聘企业批量窃取个人简历,说到底还是因为招聘平台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入驻企业资质审查过于宽松,甚至流于形式。作为应聘者,在招聘平台上填写个人简历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存储于平台,已经与平台之间建立了法律上的契约关系。招聘平台必须承担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造成信息泄露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招聘平台之外,无论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提供简历提取技术者还是购买简历者,实施的均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密切相关,且其不愿被特定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所知悉的信息。在刑法语境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即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
违反法律规定出售、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都是法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只要没有出售、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依据或者资格,没有得到公民个人的许可,就已经涉嫌构成犯罪。简历倒卖因此是典型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应该加大打击力度。招聘平台在关闭问题账号之外,还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
夯实招聘平台责任,加大司法打击力度,简历倒卖的黑色利益链条必须被铲除,“围猎”求职者的罪恶游戏,不容继续猖獗下去。(止凡)
关键词: 简历倒卖屡禁不止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