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内,一座酷似鹦鹉螺的绿色生态建筑里,常年充盈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始建于1956年的上海自然博物馆,2001年并入上海科技馆,成为全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新馆开建伊始,我们就一直秉持科学的精神。朝后看,从时间尺度上回望既往的生态环境,重温发现科学问题的过程;朝前看,站在当代思考未来,科学教育怎么走,以更好地激发好奇心和个性特点。”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介绍,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10个常设展区及4D影院等配套功能区域展示了七大洲的1.1万余件标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种标本近千件。
细细看去,每个展柜,都颇有巧思。“秦岭”展柜,49种102件秦岭代表性动物标本,依照其生存海拔高低错落分布在木状树系上,栩栩如生。“青藏高原”展区,凝聚着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毕生的心血。
挑高空间的“生命长河”展区,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动物汇聚到同一时空,一个个高大伫立的化石或标本,犹如生命长河中的点点浪花。最受瞩目的,当属必须昂首仰望的马门溪龙骨架,这可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震撼之余,参观者还思考着展板上的知识提问,“马门溪龙的长脖子为什么不会折断?”
“很多展板上有不少问号。这是要告诉大家,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博物馆并不意味着完整答案,而是要激发参观者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激情和欲望。”王小明说。
科学没有距离。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大家几乎可以“零距离”观赏标本——栏杆尽可能降低,隔离玻璃尽可能减少,展品就在观众的身边。上海自然博物馆也注重用现代技术重构场馆的知识体系,借助新媒体技术,向公众提供自然、科技、艺术多重结合的导览。
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东北虎、风神翼龙、禄丰龙等静止的标本,可以在手机上“复活”;马门溪龙,从骨架变成了原本的模样,还穿梭时空,缓步走回到自己生活的白垩纪……
位于地下二楼的“探索中心”,是馆内特设的一处教育活动场所,以儿童、青少年、亲子团体等为主要受众群体,覆盖讲座、演示、讨论、对话、观察记录、动手实验等多种形式。在这里,孩子们甚至可以爬进土坑,通过专业的考古仪器,体验化石挖掘过程。
“现代博物馆就要像孙悟空一样,要能‘七十二变’。我们努力构建面向各类受众、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引导观众探究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培养受众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态度、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王小明说,博物馆是研究与时代的结合,“要在变化过程中抓住根本,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最新的技术来发挥博物馆的第一功能——大众化的教育。”(曹玲娟)
关键词: 上海自然博物馆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