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实现学区(教育集团)区域内全覆盖;保障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和教师工资待遇……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东城区和密云区率先试点教师轮岗,今年年底前,还将有6个区的干部教师试点轮岗交流。
以教育周期为单位开展
交流轮岗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教师。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新学期,本市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一些区经过暑期的认真准备,很多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已开展了区域内合理流动,到了新的岗位。汇文中学校长郭杰表示,自2016年汇文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干部教师跨校轮岗交流的探索。“在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中,轮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交流轮岗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李奕说,轮岗的目的是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每次轮岗的周期会参考孩子的成长周期,强调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轮岗会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以学期、学年为周期,最好按照低年级、高年级学段等为一个周期。”
城区将推动跨学区交流轮岗
据介绍,轮岗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
城区将着力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优化学区结构,努力实现学区区域内全覆盖。李奕解释,过去的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孩子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集团的供给,让孩子能有机会见到更多的老师,享受到更多教育资源,“从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推进学区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外,还将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
绩效工资向轮岗教师倾斜
李奕说,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在原有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的有序流动,市级层面会加强统筹指导,由区级层面根据区域实际,科学编制交流轮岗规划和计划,再具体落实到学校和教师。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将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李奕说,将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纳入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价范围,作为各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督导评价重要指标。
新闻链接
东城:三年内轮岗比例达100%
本学年度,东城区将有不少于2000名的干部教师进行交流轮岗。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高伟昨天介绍,该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东城区将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干部三个层面选派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全区教育集团将发挥龙头校引领带动作用,派出优秀干部及骨干教师在全区统筹分配;一般小学、初中校则选派新任教师或有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到教育集团龙头校全职交流轮岗;围绕“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东城区还将实现干部资源的跨校际、跨集团、跨学区、跨区域配置。
东城区还将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推进“常态课优质化工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名学科基地为核心打造样板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推行“双师同步课堂”;建立以年级组、教研组为首责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与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控制总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密云:已安排118名教师“城乡流动”
今年,密云区已安排38名正校级、12名副校级干部轮岗,占符合轮岗交流条件人数的55%。下一步,该区还将安排符合条件的70名各级各类干部进行轮岗学习。
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文亮介绍,目前,该区干部交流形式主要分为发展型交流、合作型交流、项目型交流和优化型交流。通过干部交流促使城内优秀干部向农村学校、城内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
教师交流形式主要分为城乡交流、区域内流动和学区、共同体内交流。其中,城乡交流包括调动区域内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到其他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区域内流动主要指在镇域内小规模学校探索中小衔接工作;学区、共同体内交流以4个中学学区,7个小学、5个幼儿园共同体为依托,进行优势互补、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今年,密云区已安排118名教师进行城乡流动,27名教师进行区域内流动。下一步,该区将安排70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开展学科指导工作,安排30名教师进行中小衔接流动,50名教师进行学区、共同体内交流。(李祺瑶 牛伟坤)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