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报名已于10月5日启动,近段时间以来,“逆向考研”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逆向考研”是指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生,将考研目标转向“双非”(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应如何看待?
故事:更看重专业选择和日后发展
“我考研主要考虑的是专业的选择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小何已经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一年,虽然工作挺顺利,但看到新入职的员工基本都是研究生毕业,性格好强的他也动了考研的心思。小何最后选择了长沙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小何说:“大家一般都会觉得毕业于‘双一流’考研也得‘双一流’,我家人也曾质疑过我的选择,但我更看重的是专业的选择和日后的发展,而且电气工程是长沙理工的王牌专业,符合我的需求。”
玲玲(化名)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现在不仅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进入教师行业也开始‘卷’。”玲玲告诉记者,很多好的中小学校对学历也要求是硕士及以上,所以当时她在考研的时候一心奔着“双一流”高校去考,但初试成绩结果并不足以进入复试,她便申请调剂到一所师范类专业不错的“双非”院校,“虽有点遗憾,但我还是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梦想努力。”
专家:从实际出发,着眼自身发展更重要
“‘逆向考研’这一现象的出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受当下就业形势的影响,使得大学生考研变得‘内卷’,竞争激烈。”长沙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田向阳表示,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大多会走上考研这条路,就拿长沙理工大学来说,近几年报名考研人数占比都在50%,人数逐年递增。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提升学历层次成为他们的首选。如今考研人数不断增加,而名校竞争压力大,录取分数线较高,而“双非”院校所亦拥有强劲、优势的专业学科,使得部分学生将目光放低,这样不仅“上岸”几率更大,更重要的是能够选到适合自己、心仪的专业。在田向阳看来,这其实也反映了现在学生更从实际出发,更着眼于自身未来发展。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国民认为,“逆向考研”其实也说明了学子在考虑专业、竞争、地域等因素后,选择追求个人理想,报考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这不失为更明智、理性的选择。(刘镇东黄京)
关键词: 逆向考研 本科毕业 双一流高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高价农产品频现市场 “谷贱伤农”的话题再一次引起各方关注
- 班期为两周一班的国际远洋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
- 实现跨境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有效联动 曹妃甸电商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 从明令禁止到有序放开 “网售处方药”开闸已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 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新IP将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 短期“破7”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大幅下行 双向波动是常态
- 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做支撑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